1950年5月,许光达创盈中心,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接到了一个紧急的通知:要求他立刻前往北京,接受新的任务。安排妥当后,他迅速赶往北京。在北京,许光达才得知,召他前来的命令竟是毛主席亲自下达的,这令他感动不已。到了6月,毛主席正式任命许光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意味着他将掌管新中国这一重要的兵种。
刚刚上任时,许光达所领导的装甲部队还处于起步阶段,兵力较为薄弱。整个部队仅有12697名士兵,装备包括375辆日美式坦克和272辆装甲车,编制只有2个战车师和2个战车团。然而,许光达并没有气馁。9月1日,他以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机关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旨在统一领导全国的装甲兵建设。此举为部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剩余85%在许光达的领导下,各大军区也纷纷成立了装甲兵机关。此外,得到毛主席批准后,他还在天津创办了新中国的第一所坦克学校,为装甲部队培养军事干部。随着装甲部队的逐渐壮大,朝鲜战争爆发,形势急转直下。特别是“联合国军”以美国为首的干涉,使局势愈加严峻。
10月19日,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进入朝鲜,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作战。为了支援志愿军,许光达指示装甲部队加紧训练。经过三个月的集中训练,部队的整体战力有了显著提升,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开始初步具备。
随着年底苏联大量苏式装备的到来,并且步兵干部的大批调入,装甲部队迅速得到了扩充,战斗力显著提升。1951年1月,许光达根据中央军委的安排,派出了第一支志愿军装甲部队进入朝鲜。为了更好地了解作战情况,许光达亲自前往朝鲜,对部队的战术使用和技术保障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行了具体指导。在他的帮助下,志愿军装甲部队的作战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抗美援朝战争中,尽管中国志愿军的装甲部队装备不如敌方且没有制空权,但他们依靠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地与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美军等展开了殊死较量。装甲部队出动了998次坦克,成功摧毁敌军坦克79辆、火炮20门、地堡864个,并击落敌机109架,为步兵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志愿军装甲部队在246次参战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在经历了朝鲜战争的洗礼后,装甲部队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也在技术和战术上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到1955年,解放军装甲部队的规模已经大幅扩展,拥有3个坦克师、1个机械化师、6个独立坦克团等,整体战力大大增强。9月,解放军实施军衔制,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
当许光达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时,他心中虽然欣喜,但更多的是不安。他认为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做的贡献微不足道,尤其是与其他资深的大将相比,心中难免有些愧疚。因此,他写信给毛主席和其他军委领导,表达自己想降衔的请求,并表示:“我为党和人民做的贡献,实事求是说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请降衔,希望授我上将衔。”毛主席在看到信后,激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创盈中心,500年前的大将徐达,二度平西;500年后的大将许光达,英名天下扬!”最终,毛主席未批准许光达降衔的请求,依然授予他大将军衔。
成为大将后,许光达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也变得对家庭更为严苛。1957年,许光达的父亲去世,年事已高的老人去世令许光达心情沉痛。按照湖南当地的风俗,家人决定为父亲举行隆重的丧礼。然而,许光达知道国家正在倡导丧事简办,尤其他作为新中国的高级将领,应该以身作则,响应这一号召。他与妻子邹靖华商量,表示:“我理应回去尽孝,但按照中央的号召,丧事应从简,不可铺张。”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许光达决定派政治干事代替自己,带着200元钱回湖南处理父亲的丧事,并多次打电话要求不能超出普通百姓的丧事标准。
当许光达未回家亲自主持丧礼时,亲戚们十分不满。甚至有亲戚质问:“许光达怎么能不回来?!”政治干事只好再次向许光达请示,许光达坚定表示:“继续按我的指示办。”最后,许光达的父亲丧事简办,仅花费150元。亲戚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得遵从。几年来,这一做法也让许光达的亲属更加理解和敬佩他。
1965年,解放军取消了军衔制,改为行政级别,许光达被评定为行政四级。他对此感到不安,提出希望降级,最终,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将他降为行政五级。许光达成为了新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中唯一一个行政级别低于四级的将领。这一降级,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许光达的妻子邹静华尽管有些惋惜,但始终支持丈夫的决定。
邹静华从心底理解丈夫,支持他的做法。事实上,邹静华也曾多次主动将晋升机会让给其他同志,自己在职级上常常处于较低位置。她和许光达的关系一直亲密无间,彼此理解对方的心意。邹静华本身来自革命家庭,是毛主席的恩师邹希鲁的女儿。她与许光达早在许光达少年时期便有了婚约,并在革命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
在多次的离别和艰难的革命岁月后,许光达与邹静华最终在延安重逢。邹静华从此全身心支持丈夫的事业,两人携手走过风雨,肩并肩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因病去世,享年61岁。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悲痛,并立即将此事报告毛主席。毛主席听后深感哀伤,并指示:“许光达同志的骨灰盒,要放在他应该放的地方。”2004年,许光达的妻子邹静华也与世长辞,享年89岁。许光达与邹静华合葬的墓碑背后,刻着“永恒的爱”四个字,这不仅代表了他们41年的深情,也是两人爱情的真实写照。
发布于:天津市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